为了创建能够发现新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靶向文库,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同时牢记BBB渗透性更可取的分子特性和结构特征。我们精心挑选了约4.7万种具有理想中枢神经系统特性的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都以干粉形式储存,并且可以以不同的定制形式获得。或者,我们可以提供预制CNS库,并可定制即用型预制库。使用我们的 CNS 库进行苗头分子发现,您将获得多种好处,从而节省潜在客户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类似物和命中分子从超过4M化合物的粉末库存中重复供应。 通过REAL数据库技术对后续化合物库进行简单和低成本的合成 通过现场广泛的ADME/T小组增强药物化学支持 https://enamine.net/compound-libraries/targeted-libraries/cns-library
克服将治疗剂递送到特定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困难是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新疗法的主要挑战之一。选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BBB)的CNS活性分子的标准是低极性表面积(TPSA < 70 Å2(中值 48 Å2), 参见 45 Å2对于已上市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氢键形成程度低(氢键受体和供体的总数少于8个)和低ClogP值(平均值为1.63)。进一步的选择是通过评估每种候选化合物的CNS MPO合意性评分来驱动的。
选择参数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MPO≥4(大多数碱性中心的ClogP,ClogD,MW,TPSA,HBD和pKa)
MW≤350(中位数值283,参见305为上市的CNS药物),ClogP≤3.0(平均值1.63,参见2.8为上市的CNS药物),
酰胺基团≤1,Hbond供体≤2,QProp CNS值>0。